课程之星-《有机化学1》

作者:时间:20-03-26 14:52浏览:字体:

 

1.课程介绍

《有机化学》是高等学校制药工程、药学(本科)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培养与化学相关的工程类专业人员的整体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习其它化学类专业课程的基础。

有机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实验技能,有机化学学习中受到科学思维的良好训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药学及制药工程的有机化学课程分为《有机化学1》和《有机化学2》,分两学期完成。该门课程是学生认识药物结构、理解药物性质以及合成分析药物的基础,学不好有机化学,后续药学相关专业课程就成了无本之木。在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有机化学凸显其重要性,占比甚至达到专业课的50%;同时在学生本科毕业就业过程中,社会对于药学相关人才的需求也表明了有机化学的重要地位。

2.授课教师及团队

 

 

主讲教师:甘亚,女,理学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1999年硕士毕业于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药物化学专业,本科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专业。1999.7——2009.7在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新药研究、药物开发以及药物中间体的合成开发。参与过国家青年新药研究基金“唑类抗真菌药物分子设计及合成研究”、“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唑醇类抗真菌剂分子设计及合成研究”,参与多个新药研发。2009.7至今在成都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教学方面,热情投入到《有机化学》的教学工作中,指导帮助学生学习、助力考研,深受学生喜爱;参与的教改项目有《有机化学MOOC建设》等;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药物中间体和精细化学品的研发。主持横向科研项目两项,发表科研论文和教改论文数篇,授权及申请专利十余项。

团队成员1:孙俊梅,女,副教授,成都大学药学与生物学院教师,从事高等院校大学化学课程教学三十五年。主讲过的课程有: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反应与机理、医用基础化学、化学与健康、环境与健康等课程。曾获得荣誉称号:2013年荣获成都大学首届“十佳优秀教师”、2013年荣获成都大学首届“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2010年荣获四川省"劳动模范",2008年荣获成都大学首届“教学名师”。

团队成员2:康泰然,博士(后),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专业。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带头人;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药物合成、抗肿瘤新药研究和生物医用高分子新材料研究。迄今为止,主持国家级省级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Org. Lett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团队成员3:游勇,成都大学特聘副研究员。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获有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不对称合成方法学以及药物中间体合成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目前,已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Org. Lett.、Chem. Commun.、J. Org. Chem.等刊物发表SCI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并已授权。

3.教学内容

《有机化学1》这门课程结构-性能关系清晰,《有机化学1》完成绪论、烷烃与环烷烃、立体化学基础、卤代烃、醇和醚、烯烃、炔烃和二烯烃、芳烃等章节内容的教学。每类化合物的学习分为分类与命名、结构、物理与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及应用。以剖析结构为基础,展开性质的教学,体现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理论教学是按官能团为主线的方式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除理论教学以外,《有机化学》还有相应的独立课程《有机化学实验》,两门课程互为补充,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

4.教学改革、模式及成效

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机化学1》的理论教学采用面授的教学模式,结合习题练习、答疑、小测等多种教学手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团队的老师为提升学生的能力,利用科研的优势,进行案例教学,将科研经历渗透到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将药物或者有机合成的一些前沿领域作为科普知识讲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提升专业的社会责任感。从实施效果来看,尽早把药学专业知识渗透到基础学科的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自己的专业,确定自己大学毕业的目标。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挡不住我们学习的脚步,我们主动改变既有的教学模式,用网络缩短师生的距离,采用线上教学不耽误学习。为了保证线上教学效果,做了大量的准备及摸索工作,改进线上教学的方式,并对疫情后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思考。具体如下:

(1)调研线上授课平台,筛选优化教学工具

接到学校关于疫情期间展开线上教学的通知,第一时间登录超星学习平台,下载超星学习通APP,建设课程,将课程大纲、PPT、教案、作业等课程资源传到教学平台上,方便学生下载。线上教学通常有录播和直播两种方式,录播方式由于在录制的过程中,没有和学生同时在课堂,讲授缺乏针对性,所以决定采用直播的方式。关于直播平台,超星学习通是一个高校普遍使用的平台,优点突出,但是由于用户量大,造成上课期间网络拥堵,于是开始调研其它线上授课平台,先后试用了钉钉、腾讯QQ群直播、腾讯会议、雨课堂、腾讯课堂等,和团队商量讨论,综合评价,选择了腾讯课堂,这个平台相对稳定,上课可以举手语音回答问题,也可以在对话框讨论问题,能充分实现课堂师生互动,而且腾讯还及时增加了课堂回放功能,方便学生反复学习掌握。

直播课程中使用PPT讲授,但是和面授相比,少了一块黑板板书做补充,surface pro电脑的手写功能弥补了这一缺憾,在讲课的时候,可以很便捷地书写,勾画,强调重点内容。

为了及时和学生沟通,还建立了QQ学习群,在群里也可以发放作业,可以结合超星学习通发放作业的功能使用。

 

(2)大胆设想教学改革,因材施教调整方式

关于网上授课的方式,也思考良久。因为《有机化学》网上的精品课程很多,尝试利用翻转课堂的模式进行教学。首先看了很多高校的视频,筛选并建议学生采用清华大学或大连理工大学的有机化学mooc课程,将线上教学和翻转课堂方式形成指南发放到QQ学习群。第一次课前,收集了学生的问题,分类归集,做成PPT,进行问题解答式教学(PBL)。部分同学由于课前准备充分,表示收获很大,而且习得了一种更佳的学习方式,表示会把这种方式用到其它学科上。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同时注意到了部分同学跟不上,下课后委托三个班的学习委员做了一个问卷调查,是继续翻转课堂模式还是回到传统讲授教学模式。调查表明,各种原因导致大家基础不一样,有些同学觉得跟翻转课堂比较吃力,考虑到绪论部分内容相当重要,所以就回到了讲授模式,并且在第一周给学生补了一次课。与此同时,并没有放弃之前的教学改革,有一部分爱学习的学生,要给充分的机会让他们走得更远,于是会一直保留课前预习提问的方式。两种方式同时存在,因材施教是也。

通过三周的线上直播教学,学生已经适应了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督导老师多次全程听课,对教学予以高度评价。

 

(3)汲取线上教学精华,线上面授融合提高

线上教学有其独有的优势,以前在面授课堂中,由于学生羞于表达,有时不能及时获得反馈;而在直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打字的方式及时反馈,从某种程度上说,反倒缩短了师生台上台下的心理距离。

线上作业完成批改也具有一定优势,比如作业里面的错题统计,作业没有达到目标可以重新完成,都比传统作业模式能获得更多信息。

线上直播课程可以覆盖更大范围,高年级要备战考研的一些同学也再次加入到有机化学课程中来,他们利用线上直播或者课程历史回放进行有机化学的复习,这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因此,在疫情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线上课程作为补充,比如利用直播进行集体答疑,线上考勤、线上定时练习小测等等,将面授和线上教学结合起来,更多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大力提升有机化学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