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架”到“货架” 助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院研究生周宇溪学生团队斩获“蓉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作者:时间:25-03-31 09:32浏览:字体:

2025年3月28日,“蓉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崇州·绿色食品与农业科技专题赛于崇州市天府粮仓研究院举行。

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农业专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2023级周宇溪为组长带领2024级杨晨、杨翠、沈宁宁、张凤俭4位同学,在导师王新惠、肖龙泉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其项目“‘秸’尽全力,防患未‘燃’——基于复合菌剂的秸秆原位还田快腐固碳减排技术推广与应用”,在35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大学生挑战赛道一等奖。

传统小麦秸秆处理方式弊端重重,露天焚烧污染环境、存在火灾隐患,粗放式还田易引发病虫害,而秸秆直接还田面临分解难、病虫害爆发风险高、易造成弱苗死苗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学院王新惠教授、肖龙泉副教授指导周宇溪学生团队,以“肥料化、资源化、绿色化、低碳化”为理念,以教师科研项目为支撑,以”天府粮仓”为孵化器,将秸秆原位快腐固碳减排技术从实验室搬到了田间地头,2024年在成都双流打造“百亩秸秆原位快腐固碳减排技术示范样板田”,该技术实现从“书架”到“货架”的转变,助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该导师团队紧密围绕学院树立的“情怀深、服务宽、技能精”的农业高层次应用人才培养目标,带领周宇溪、杨晨等学生团队,从2023年开始扎根田间地头,一步步在成都勇洪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实验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专家服务站,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幅提升,也根植学生“三农”情怀。

该技术让农业废弃物变成宝贵资源,可加速秸秆腐解成肥料,使土壤有机质提升10-16%,水稻每穗总粒数从167粒增加到184-218粒,水稻产量提升10-20%,农户增收增收250-300元/亩,有效助力“天府粮仓”建设,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本次大赛由四川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成都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吸引了众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在校大学生参与。大赛围绕绿色食品和农业科技两大产业领域,设置产业专业赛道和大学生挑战赛道,旨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