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与安全(095135)

作者:时间:16-03-28 16:10浏览:字体:

学校按照市委市政府“高水平办好成都大学”的要求,秉承“自爱、自修、自尊、自强”的校训,遵循“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成大精神,依照“崇尚学术、鼓励创新、追求卓越”的兴校思想,坚持“校城融合、开放协同、区域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推进实施人才战略、特色战略和国际化战略,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建设为重点,以科学研究为支撑,扎根成都、立足四川、服务全国、面向世界,致力于建设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

农业是四川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四川省委及成都市政府始终坚持创新驱动,通过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约,共建中国农业科学院成都研究生分院等方式,引智纳贤,为四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创新活力。我校作为成都市政府主办的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城市型综合大学,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引导下,正在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积极开展培养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我校已有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础,而且可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农业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质量和数量的保障。

学位点紧密围绕制约四川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加强培养适应四川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所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抓手,依托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创新平台,凭借农业部荞麦燕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赵钢教授、四川省学术带头人王卫教授、刘达玉教授等团队的人才优势,与当地农业食品企业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结合四川农业和食品生产的优势和特色进行研究和产业化示范,在品加工、川菜调味品加工、杂粮加工等方向上为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贡献复合型高级农业人才力量。

师资力量满足培养要求。本学位授权点共有研究生导师159人,其中专任教师105人(新增农业硕士标准要求10人),外聘教师54人,外聘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51.4%(新增农业硕士标准要求50%)。专任教师中教授45人(二级教授2人),副教授4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76人。

导师年龄结构合理。专任教师中40-55岁人员比例为61%(新增农业硕士标准要求≥50%),在外单位获得硕士以上学位比例为94.3%(新增农业硕士标准要求≥30%),具涉农学位背景比例为43.8%(新增农业硕士标准要求40%);具有高级职称比例为89.5%(新增农业硕士标准要求40%)。外聘教师具高级职称比例为94.4%(新增农业硕士标准50%),且从业时间均大于8年。

导师科研能力得到行业认可。近年来专业点导师主持的涉农科研项目110多项(其中省级以上科研项目8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项目17项)(新增农业硕士标准要求主持科研项目10项),其中科研经费大于100万的项目12项,科研项目累计经费超过3719万元(要求经费300万元),校内专任教师人均科研经费超过35.4万元(专任教师人均≥5万元)。近年来,学位点导师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5项,其中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

校内外实践平台和图书资源满足培养要求。学位点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四川省生物食品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四川省食品与生物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公共实验教学平台20个,以及农业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肉类食品质量提升与安全控制技术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14个。现有专业实验室、实践创新平台面积共计13000余平方米,万元以上仪器860台套,贵重仪器设备180台套,设备总值11000余万元。拥有固定校外实习基地24个,均为行业内有影响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学位点有中文图书6万册,拥有中文期刊1348册,外文期刊20种,18个数据库,132.8万电子书,网络图书资源丰富。学校有支撑本学位点发展的一本招生专业6个。

科研创新平台集聚才引领产业发展。学位点拥有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肉类食品质量提升与安全控制技术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创新平台8个;同时拥有成都市肉品杂粮工程研究中心6个学位点创新平台拥有国家荞麦燕麦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四川创新团队岗位专家3人。紧密围绕四川特色产业发展需要,产学研合作为纽带,学位点与70多家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了产学研创新联盟。指导建立系列加工基地和规模化示范生产线,与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100余种,引领企业获国家级、四川省政府级博览会金奖、银奖及优秀奖50余项,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科专业的持续发展为农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和就业提供保障。学位点目前拥有支撑各领域发展的一本招生专业有食品科学与工程、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6个,而且这些一本招生专业均为国家级或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以支撑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发展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该专业2009年立项建设为省级特色本科专业;2011年成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2年批准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5年成为四川省重点本科专业;2016年获批一本招生专业;2017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本学科长期引领着四川肉类加工业的发展,受到四川省人民政府的高度认可。本学科的这些成绩为学位点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研究生的招生和就业提供了良好保障。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特色方向

1)肉品加工方向四川是全国的畜牧业大省,肉猪出栏头数居全国第一,猪牛羊肉类总产量占全国的9.2%,居全国第二。全年畜牧业总产值达1317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51%。为了更好地服务四川畜牧业发展,依托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凭借王卫教授团队的人才优势,与当地肉品加工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结合四川肉品原料生产的优势和特色进行开发,在畜禽产品加工及质量安全控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研究方向以产业需求和市场导向进行技术合作和人才培养,实施产业化开发项目5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形成40余项实用新技术,50余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建立产业化加工基地20余个,开发优质新产品60余种,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5项,技术转化应用效益超过60亿元。本方向始终以服务地方肉品产业发展为己任,引领肉品行业发展,多次得到四川省及成都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2)杂粮加工方向:四川省是农业大省,种植业以粮食为主,经济作物种类多。以苦荞为例,在川西地区,苦荞是重要的经济作物,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考察时,充分肯定了苦荞在地区脱贫中的重要作用。杂粮团队开发的苦荞茶目前被餐饮店广泛应用。本研究方向依托农业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凭借赵钢教授团队的人才优势,与当地杂粮加工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在杂粮育种、栽培和加工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研究方向先后承担完成国家科技部及省部级项目40项,出版著作或教材2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SCI等收录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开发产品20余个(项),2016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1项,技术转化应用效益超过20亿元以上

3)川菜调味品加工方向:川菜调味品是川菜的灵魂,也是四川省重点发展的食品工业种类,据统计,在全国喜欢食辣人群已超过5亿人,由此促生了川菜调味品行业的销售额不断提升,从2006年的53亿元猛增至2017年的300亿元。四川生产调味品的企业共3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30多家,涌现了一些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调味品企业,如四川天味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丹丹调味品有限公司等。本研究方向依托食品加工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平台,凭借刘达玉教授团队的人才优势,与四川调味品龙头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在复合调味品、发酵调味品及发酵蔬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研究方向先后承担完成科技部及省部级项目16项,出版著作或教材5部,发表论文120余篇(SCI收录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项,开发产品20余个(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技术转化应用效益超过30亿元以上